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眼中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眼中时事益纷然,拥被寒窗夜日眠。
骨肉他乡各异县,衣冠今日是何年?
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
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欲送华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眼前的时局政事越来越混乱,寒窗下身裹棉被,彻夜难眠。
那各在他乡的兄弟难以相见,痛悼我衣冠之士,苟活今日,是何年岁?
枯槐上聚集了蚁群无数,终不过南柯一梦,秋水中鸣噪着井蛙声声,却也能平添乐趣,自成天地。
哪里能寻觅僻静的青山,远远地隔开这污浊人世,我想要搭个小小的草屋,打发晚年时光。

注释
时事:时局,政事。
纷然:混乱的样子。蒙古灭金后,政局极其混乱,因此诗中有此“时事纷然”的感慨。
拥被:捂着被子,围着被子。
“骨肉”句:用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句意。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金宣宗天兴三年(1234)金亡后,诗人被蒙古军押至山东聊城,住在城内至觉寺。这一年深秋,诗人看着国破亲离,天下纷扰,自己又被拘管聊城,苦度着压抑凄凉的亡国囚徒生活,一时间,不由得心寒意冷,只想归隐青山,送却残年,于是作下该诗篇。

参考资料:完善

1、 郑力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元好问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74-176页
2、 霍松林,霍有明主编.《唐诗精品 5 附 历代诗精品》.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12.第737页

赏析

  本首诗从对往事的如烟如梦的回溯写起,一开始就显示出无限怅惘之感。首联“纷然时事眼中繁,夜不眠时拥被寒”两句,表达得十分清晰,流畅自然。这里的“纷然”,突显了诗人眼前时事繁多且杂乱无章,加上“益”字,更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纷然”的趋势,仿佛时事正在愈发地混乱无序。正因为诗人胸中充斥着如此繁多的“纷然”时事,使得他深夜仍无法入眠,只能裹着被子坐在寒冷的窗边,深思熟虑。这两句诗句互为因果:时事繁多导致诗人心烦意乱,难以入睡;而夜不能寐又使得他的思绪纷飞,各种想法纷至沓来。该联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深夜苦思的形象,更起到了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

  颔联紧承首联,点

展开阅读全文 ∨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925篇诗文  47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客意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候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秦中诸人引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鄠、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伸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暑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

  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澹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其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