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长安城已经快到暮春时节,一路上喧闹嘈杂车马争相而过。
都说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相互跟随着一齐买花去。
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要看花的朵数。
上百朵的红牡丹多么鲜艳,微少的五本白牡丹更觉雅素。
上面张开帐篷遮蔽阳光,旁边编织了篱笆加以保护。
既洒上水又培上肥沃的泥土,虽是移栽而颜色依然如故。
家家买花,已经习以为俗;人人赏花,都是执迷不悟。
有一个农村的庄稼汉,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之处。
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没有人晓喻:
一丛红牡丹的价钱,抵得上十户中等人家一年
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矛盾的某些本质方面,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买花处所发现了一位别人视而不见的“田舍翁”,从而触发了他的灵感,完成了独创性的艺术构思。
全诗分两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贵游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
京城的春季将要过去,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奔驰着喧闹不已的车马。都说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呼朋引伴、争先恐后地赶去买花。一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春欲暮”之时,农村中青黄不接,农事又加倍繁忙,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长安城中,却“喧喧车马度”,忙于“买
《秦中吟十首》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前后创作于长安的一组讽喻诗。这组诗是作者在政治思想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写成的。本诗是组诗中的最后一首。
参考资料: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