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都门秋思四首·其三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道路上达官贵人的车轮滚动之声犹如隆隆雷声,一眼望去北邙山上荒坟满布。
渐渐沉落的夕阳好像在规劝客居异乡的游子,珍惜时光,赶快登楼远眺;放眼望去,只见秋光暮色围绕城郭而来。
流落异乡的我太过贫寒又无依无靠,愁思太多想买些白杨栽种,让它在秋风中代替我不断诉愁。
深秋时节全家人都在萧瑟的秋风中颤栗;九月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但因家境贫困,御寒的衣服还没有裁剪。

注释
五剧:道路纵横、四通八达的地方,指京城繁华 的街道。卢照邻《长安古意》:“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隐:盛大,形容声音宏大。
北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首联“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五剧:道路纵横、四通八达的地方,指京城繁华的街道。卢照邻《长安古意》:“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秦控三市。”隐:盛大,形容声音宏大。北邙:山名,在河南洛阳东北,汉魏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古代诗文常以北邙泛指墓地。冢:坟墓。千:言其数量很多。下笔即写“都门”景象。四通八达的道路上,达官贵人的车轮滚动之声犹如隆隆雷声。北邙山上荒坟满布,一片萧索凄凉。由上句可见家门贵族名声显赫,趾高气扬,洋洋得意。下句写他们的没落衰败,最终不过是家中枯骨,留下一个个冷落的荒坟。在两个场面的对比中,说明好景不长,繁华如梦,得意一时,而今安在?在如实的平平叙写中,隐含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黄景仁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年(1775)冬天入京,虽赴召试,取二等,充武英殿书签官,与家人暂得团聚,但“以家室累大困”,家人亦深受连累,“差免作流民”,家境日益困顿,心情极为悲苦。这组诗当作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当时作者收入不足以供衣食之需,深感居大不易,有感而作《都门秋思四首》这组诗。此诗为组诗第三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圣华选注·黄景仁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下)·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4
3、 钱仲联 等·中国文学大辞典(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简析

  《都门秋思四首·其三》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先写家门贵族名声显赫,洋洋得意,后就写他们的没落衰败;颔联写登楼所见自然景色;颈联突出表现诗人的愁思;尾联诉说个人愁苦后,进而想到自己的家人。全诗扣住题日,围绕中心,景中含情,意蕴丰富,是对不合理现实的揭露,是向“太平盛世”发出的强烈控诉;既是悲叹之声,又是不平之鸣。

黄景仁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205篇诗文  13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早发武连驿忆弟

曾国藩 曾国藩〔清代〕

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
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
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张惠言 张惠言〔清代〕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障东还。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
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郑燮 郑燮〔清代〕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